在其兴可待的乡村做有情怀的人,在可沟通的田野做有温度的研究
本期人物:李博 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岗位系列)
2018年,我从中国农大毕业,结束了博士四年的求学旅途,回到自己的家乡陕西,初识建大,看草堂山雾蒙蒙,闻雁塔悠悠晨钟,在圭峰山脚下,在宁静的草堂建大,我从二十余载的学生身份转变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在学术探索的路上继续奋进,我深知这里将带给我无限的积累与沉淀。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式,对于我来讲,“知行合一”始终是我秉承的信条。近十年来,我专注于农村发展领域,走过了很多地方,接触了大量人物,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及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来到建大后,我先后在中国的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展减贫方面的调研与项目试点,参与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的全国性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以及安徽省、青海省、重庆市等地的脱贫经验总结,并且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国家脱贫攻坚、东西部脱贫扶贫协作省级成效考核评价。
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我带领学生团队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宣教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陕西省驻村帮扶效果评估、陕西省及甘肃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情况等调研活动。在这些工作中我与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经验,收获了农村发展领域一手的数据资料,更对我们国家农村发展中的短板有了深入的理解。在“躬行”与“纸上”彼此促进、相互印证,我和学生团队逐渐形成了囊括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理论体系建设和制度建构的研究成果,在科研实践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传道授业领路人,交流研讨共进步
科研对于我来说,不仅仅只有田野调查和回到学校写文章,参加学术会议、培养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学院青年学硕指导委员会的负责教师以及研究生导师,在学生培养工作中,我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研讨,在倾听和互鉴中获得提升。我带领同学们在各类学术会议上,作报告、进行主题分享、研讨发言,在听与说的交互中学到文献中看不到的思想、研究过程和经验,开拓学术视野。我每日还会为同学们精选与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会议进行推送。每一周的组会中,要求研究生进行汇报交流,并予以指导,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心得跟大家分享和讨论,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积跬步,跃千里。
肩挑责任为振兴,服务社会谋发展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责任感、使命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于地方的乡村振兴事业,做一名有情怀的科研工作者。2019年我发起成立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2020年中心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现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全国减贫发展研究网络平台”。在这几年的建设中,我们分别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建立了固定观测点和乡村振兴教授工作站,我带领学生进行常规性、深入性、系统性的驻扎式调研,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做调研,写报告。2022年暑期,我带领教授工作站团队在宝鸡市凤翔区进行了为期17天的田野调查,形成了38万字的包括访谈记录、二手资料、政策文件等内容的资料集,调研成果《凤翔区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和《凤翔区人才振兴调研报告》,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温度的研究,是我一直以来坚守的初心,也是长此以往的行动指引。作为一名建大青年教师,我也在不断地领悟、借鉴并践行建大优秀的学术传统,努力在教学相长中将“学术立校 自强报国”的理念内化成自身行动,为建大“11445”发展新格局贡献自己的力量。